随着美国国务卿鲁比奥18日首次表示美国可能在俄乌问题上“打退堂鼓”,美国政府终于表现出“面对现实”的迹象。随即美国总统特朗普也首度表态,若俄乌和谈再无进展,美国可能退出调停。
早在竞选期间,特朗普就多次宣称能立即为乌克兰带来和平。执政后,特朗普政府更是以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召开为契机,以极为迅猛的态势重整美国的乌克兰政策,开出了对俄示好、对乌对欧猛烈施压的“药方”。这一剧烈转向固然引发西方建制派和主流舆论的哗然,但一时之间也难免让人怀疑,莫非美国新政府真有办法为乌克兰危机画上政治和外交解决的句号。
从执政之后一系列动作的效果来看,特朗普显然低估了调停俄乌冲突的难度,迄今为止的努力也没有产生任何效果。唯一能称得上成果的,可能是美俄关系的缓和以及美乌矿产协议的草签,但是后者不仅内容尚不明确,能否真正执行也同样要打上一个问号。
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,特朗普既没有迫使俄罗斯停火的杠杆,在某种程度上也无法左右乌克兰的战略抉择。毕竟,如果乌克兰愿意答应俄罗斯的停火要求,放弃成为西方一员的可能,那么就没有任何道理对美国作额外让步,让美国作为中间人“赚差价”。
某种意义上,特朗普政府促和俄乌的方式与实施全球“对等关税”做法没有太大区别,都建立在白宫的“一厢情愿”上,没有严肃考虑相关方的可能反应。如果短期内无法在促和问题上取得进展,美国是否真的将“抽身而去”?包括特朗普本人在内,美国的关键决策者们正在给出相互矛盾的信号,时而表示美国还有其他要事可做,时而表示谈判进展正佳。即使将这些混乱的信号理解为新的施压手段,也不过是可能“挫自家锐气”、不得已而为之的“败战计”。
未来一段时间,俄乌还会继续在表面上迎合美国的促和倡议,争相将白宫的怒火引向对方,但战争仍将继续。俄罗斯会寻求进一步巩固战场优势,乌克兰和欧洲则将加速适应一场没有或很少有美国参与的冲突。特朗普政府虽然还将高调推动所谓劝和促谈,但是其只顾一己私利、肆意施压他国的做法,不仅会适得其反,还将继续耗费美国本就所剩不多的战略信誉。
(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主任)比较好的配资公司